据为己有网据为己有网

海通证券荀玉根:市场正处在政策底到业绩底的中间阶段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虽然国际货币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中心,但美元的地位越来越弱。

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有四个方面需要高度关注。第一,世界经济可能长期低迷,中国出口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海通证券荀玉根:市场正处在政策底到业绩底的中间阶段

当前社会体制改革应从两个方面重点加强:一个是加快推进城乡改革。2.中等收入陷阱根源在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与会专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体制根源:过渡性体制的不确定性。首先要从理念上破除政府可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思维。这就需要在消费主导、民富优先、绿色增长、市场导向、政府转型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而贫富出现代际传承意味着社会结构出现定型化。

第三,完善市场信息和准入规则,维护竞争秩序。这些意味着中国经济在迅速崛起。- 扩大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将利率,而不是行政措施,作为管理信贷扩张的主要工具。

尽管中国在金融部门商业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监管也得到了强化,但金融体系复杂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这样的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将带来进一步的风险,因此,为广泛的金融改革行动营造必要的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前期条件,就应当成为一个优先工作。25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同意至少每隔五年接受一次强制性评估,中国是其中之一。- 中国政府在上述建议中的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行动,基金组织愿意在加强中国金融稳定框架方面随时提供技术合作。

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改革,以支持金融稳定,并促进强劲和平衡的经济增长。FSAP是基金组织金融监督工作和国际货币体系监测活动的一部分。

海通证券荀玉根:市场正处在政策底到业绩底的中间阶段

核心提示:11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的首次正式评估结果。中新网金融频道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获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4日公布的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的首次正式评估中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在逐渐增加。(中新网金融频道) 进入专题: 中国金融 信贷恶化 。随时间推移,这种扭曲的成本只会不断上升,所以越早消除这种扭曲越好。

报告称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增加。但报告警告说,如果几个风险同时发生,银行体系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基金组织对中国开展的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检查是与世界银行合作进行的。尽管现有结构促成了高储蓄和高流动性,但它也带来了资本配置不当和产生泡沫的风险,特别是在房地产业。

中期脆弱性也在增加,可能会妨害金融体系为支持未来经济增长而进行的必要调整。- 转变政府角色,逐渐取消利用银行体系实现政府广泛政策目标的做法,而是允许银行根据商业目标做出贷款决策。

海通证券荀玉根:市场正处在政策底到业绩底的中间阶段

- 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如加强支付和结算系统,增强消费者保护,扩大金融知识的普及,等等。IMF建议中国应从允许银行根据商业目标做出贷款决策等方面进行改革。

金融部门的近期风险包括快速的信贷扩张导致贷款质量恶化、房价下跌等。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导致银行脱媒现象加剧。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中国当局联合对中国最大的17家商业银行开展的压力测试表明,多数银行似乎有能力抵御单独出现的冲击,这些冲击包括:资产质量大幅恶化(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及汇率的变化。另外,根据FSAP报告,中国的金融部门面临着几个近期风险:快速的信贷扩张导致贷款质量恶化近两年随着欧洲债务的发酵蔓延,中资银行的外资股东主营业绩遭受打击,更有甚者伤痕累累。7月初消息,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分别出售51.9亿股中国银行H股和15亿股建设银行H股,共套现285亿港元。

上述外资股东的所持的农行股份才于今年7月18日获得流通权,当时港媒报道农行最大的三个外资股东承诺短期内不会减持,农行当天引领银行股大涨。为了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出售手中的金融资产成为不错选择,更何况,他们手中的投资收益率已经非常巨大。

美国银行于2009年1月份向市场配售了56.2亿股建行H股股份,总交易金额超过28.3亿美元,随后5月又以每股4.2港元的价格,出售解禁的所持135亿股建设银行H股,约占建行总流通股的5.6%。据21世纪网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显示,最近高盛已先后三次减持工行股份,分别为:2009年6月高盛出售其所持工商银行股份的约20%,因此获利19.1亿美元; 2010年9月高盛再次出售30.4亿股工商银行股票,占高盛所持工商银行剩余股份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

减持中资银行的外资机构不单是高盛,被减持的也不仅仅是工商银行。据公开数据统计,淡马锡2011年7月份相继抛售建设银行15亿股、减持中国银行52亿股,套现金额高达285亿港元。

11月7日,市场已在盛传美银考虑进一步减持建行部分股份以补充资本,并就此与建行接触,后来建行官方对此却回应,这只是市场传闻。可是承诺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或者可能现实太残酷,利润太诱惑。外资机构减持中资行一览表(21世纪网据公开资料整理)银行 减持外资方 减持时间 减持数量 套现金额 获利金额中国银行 淡马锡 2011年7月 约52亿股 约190亿港元 不详中国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 2009年1月 约108亿股 184.68亿港元 2.21亿美元中国银行 香港李嘉诚基金 2009年1月 约20亿股 不详 8.1亿美元工商银行 未公开 2011年8月 6.38亿股 约37亿港元 不详工商银行 摩根大通 2011年1月 1.25亿股 约7.52亿港元 不详工商银行 高盛 2009年6月 30.4亿股 22.5亿美元 约14.27亿美元工商银行 高盛 2010年9月 30.41亿股 约22.5亿美元 约17.75亿美元工商银行 高盛 2011年11月 17.5亿股 约11亿美元 不详建设银行 淡马锡 2011年7月 15亿股 约95亿港元 不详农业银行 摩根大通 2011年10月 5024万股 约1.4亿港元 不详农业银行 德银 2011年10月 2.81亿股 约8.36亿港元 不详招商银行 摩根大通 2011年4月 3,156万股 6.63亿港元 不详 进入专题: 中国金融 。但我们认为,由于目前中资银行的质量较好,盈利水平处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只要这些外资机构财务不出现问 题,不太可能继续减持。

就在刚过去的10月份,农业银行H股先后遭受德银和摩根大通的减持。另一个资本大鳄——淡马锡在今年也是动作频频,出手不凡。

再往前追溯,外资机构出手也并没手软。此外,由于恒康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等集团要就高盛销售的抵押贷款相关产品对其提起诉讼,高盛已将截至第二季度末的可能诉讼损失估值由20亿美元上调至26亿美元。

11月10日,工商银行H股开盘大跌逾7%,其后维持在低位震荡整理,收盘报4.76港元,大跌8.48%实际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股的报道不绝于耳。联交所的资料显示,德银于10月11日以每股平均价2.968元,减持农行(01288.HK)2.81亿股,涉资约8.35亿港元。

而摩根大通则在10月20日,场内减持5041.52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2.78元,涉套约1.4亿元。对于外资机构会否继续减持中资银行股,一位投行人士对21世纪网表示:目前按欧洲债务危机还未明朗,外资机构未来是否继续减持还需根据自身的 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两天之内,外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股的举动震惊资本市场。尽管比原计划出售24亿股的出售规模大幅缩减,但高盛此次也套现约85.5亿港元,每股作价4.88港元(合63美分)至每股5港元。

淡马锡此次大象翻身引发了香港市场对中资银行股短期内供应骤增打压股价的担忧,银行H股两周内遭到市场猛烈沽空。高盛因此将22.5亿美元收入囊中;2011年11月,高盛以1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所持17.5亿股工商银行股票。

李嘉诚基金会率先于2009年1月7日收市后抛售20亿股中行H股,苏格兰皇家银行紧随其后,发表声明表示已悉数出售其所持4.26%中国银行股权,入账约185亿港元。11月9日,高盛减持了17.52亿股工行H股股份。

外资机构手中的中资银行股始终是市场的达摩斯利剑而摩根大通则在10月20日,场内减持5041.52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2.78元,涉套约1.4亿元。

赞(4857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据为己有网 » 海通证券荀玉根:市场正处在政策底到业绩底的中间阶段

友情链接: